会员登录 注册

搜索

中资进军安大略省房地产,半年狂投1.45亿

admin 2015-3-5 08:50 AM 星岛日报 2320 0

摘要:  有物业公司发表地产报告指,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继澳洲之后,成为中国发展商进军的另一目标;过去6个月中国资金投资在安省项目总值达1.45亿美元。该公司高层昨天接受本报访问时指,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住宅价格,仍在负担 ...

物业高管 爆华商 购买土地 自行发展 中资进军安省房产 半年狂投1.45亿

有物业公司发表地产报告指,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继澳洲之后,成为中国发展商进军的另一目标;过去6个月中国资金投资在安省项目总值达1.45亿美元。该公司高层昨天接受本报访问时指,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住宅价格,仍在负担的范围内。

物业公司高力国际(Colliers International)的资本市场及投资服务高级行政总监Adam Kosoy表示,由于中国房地产过热和政府放宽对外投资,过去4年涌入国际市场的资金倍增。

陆客早染指加国物业

从2010年的230亿美元,急升至去年的1,830亿美元;当中有大约45%流入美国曼哈顿、英国伦敦和澳洲悉尼。与加拿大市场相若的澳洲房地产市场,去年便吸引了45亿美元的中国资金。

他表示中国散客早在15年前便开始踏足加国的住宅物业,以往也有不少声称是中国公司的代表,但直至近年来,才看见一些中国有实力的公司在本地开设办事处。这些中国的发展商除了投资住宅之外,也开发商业楼宇和购买土地进行规划发展。

虽然很多地皮由本地发展商所拥有,但中资仍大有可为。上海绿地集团在多伦多市中心的King Blue Condos项目是一个好例子。他说,中国的发展商在加拿大尚要经过一段学习期,了解加国的法律、制度和商业运作,如果透过顾问公司,可以少走冤枉路,也应该寻求本地合作机会。

他说,加国地产的回报无疑较其他国际大城市为低;但优势是政治和经济非常稳定,银行体系极完善。除了中国投资者外,也深受全球很多投资者的青睐。

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吸纳的中国资金与澳洲相比之下,有很大的距离。Kosoy并不担心,渥太华会效法澳洲,对外资购买房地产征收额外的税项。他说,与世界其他城市比较,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住宅价格,仍然维持在可以负担的范围内。

「有中国商人轻视承诺」

资深地产从业员冯玉兰指出,中国的热钱相当多,加上近年政治运动引起的不安和动荡,为规避风险,很多资金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流出到安全地方,加拿大也是其中一个避风港。

冯玉兰称,中国投资者进军本地商业地产已经有很长时间,不少华裔商场和混合发展项目,均带有中资的踪影。最典型的是王府井计划。她说,中资在踏足加拿大房地产市场需要一段学习期,基本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。刚开始未摸清本地情况时,是以没有话事权的方式参与投资。

「存商业文化差异」

第二阶段是逐步公开,在合作项目上与本地发展商并排亮相,以树立公司品牌。最后是直接购买土地自行发展。不过,本地市场对中国发展商的品牌有一定顾虑。正如中国消费者蜂拥到香港买奶粉和药品。因此,一些中资公司,宁可改用完全看不出中国色彩的名称。

她说,中国发展商由于不熟悉加国法例,又不了解申请土地改变用途时,所需要的游说和争取通过的技巧,需要有一个磨合期。最大的问题是商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,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。

一些中国公司在处事上,将国内的一套搬到加拿大,未能认识到维护文化历史和保育的重要,也轻视对市场的承诺。她说,曾经有一个商业项目,规定要保护一株有相当树龄的大树,中方投资者以千方百计令大树枯萎,最后不得不斩伐;却未料到事件引起反弹,项目后来遇到很多阻滞。

除了中国发展商要交学费,加拿大的商人也要有一个学习过程。她说,曾发生过中资透过顾问公司洽商,突然中断计划,然后绕过经纪直接与地主交易。

多市民众负担能力变差

皇家银行经济研究(RBC Economics)发表3月份住房发展趋势和负担能力报告,表示央行1月减息,令联邦大部分地区,如卡加利和利斋拿等的住房更易负担,惟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地居民的负担能力却变差。

报告指,央行减息令按揭成本下跌,本可改善置业人士的负担能力,然而安省和卑诗省部分地区的住房价格上升,却令全国的平均负担能力水平变差。交投最炽热地区与产油省的楼市,呈现截然不同的情况。

与产油省楼市走两极

以石油重镇卡加利为例,油价下跌的影响开始浮现,销量下降,市场上放盘亦增加。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的住房销量下跌三成半,也出现新屋放盘潮,但房价暂未见回落。皇银分析员表示平房价格开始下跌,认为其他种类房屋亦会跟随,不会在现价维持太久。

利斋拿所在的沙省,楼价在去年第四季前已开始面对下行压力,目前楼价由用家主导。

除卡加利外,缅省、魁省和大西洋省份的住房负担能力亦有改善。温哥华民众的住房负担能力则为全国最低,未有在2014年第四季得到改善。虽然二手房屋交投量创4年新高,但市场上的新供应甚少,进一步刺激房价上升。多伦多楼市的需求强劲,惟二手公寓的利润远低于出售房屋的利润。皇银认为,有关情况进一步提升置业门槛,令民众的负担能力进一步恶化。
《今日加拿大》面向加拿大华人、中国大陆及海外华人读者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介绍今日的加拿大社会,促进加中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交流。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发展历程
联系我们
本站站务
友情链接
新手指南
内容审核
商家合作
广告合作
商家入驻
新闻合作

官方微信

手机版

手机APP

联系电话:416-737-7502 Canada Toronto 邮箱: info@canada-today.ca 融媒体平台
Copyright © 2001-2019 CanadaToday Media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