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登录 注册

搜索

死亡观与人生观-三文鱼精神所引发的思索

2020-1-24 08:32 PM| 发布者: 奇光| 查看: 21929| 评论: 0|原作者: 奇光|来自: 奇光

摘要: 三文鱼精神启发我们重新思索新的死亡观。其实,对死者的尊重,也是对生者的尊重。在由生到死的生命全过程中,我们珍惜生命存在的同时,不断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。然而,所有人的生命过程说起来也很简单,时间到了,一 ...


死亡观与人生观-三文鱼精神所引发的思索

奇光



人类对宇宙事物的认识仍然是渺茫的。人类必须不断地探索宇宙事物的内在规律的过程,就是科学的过程 ,也是求真的过程。而人文是,人与社会的需要所发生的 、人的精神所追求的 如价值体系、 伦理体系等。虽科学与人文有不同的内涵,但科学与人文有内在的必然联系。科学与人文的绝佳结合,才有利益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。


我们已都知三文鱼有“灵性”,有它们内部的
"社会性"。而这些对人类来说,是客观事物的,是人类一概所不知的。就是说,三文鱼精神是与人类意识完全无关的客观事实,也是科学现象。无数科学家仍然在继续研究探索有关三文鱼精神的科学现象,就像研究三文鱼有无天体导航能力,感知太阳偏光的能力,等等。总而言之,人类对三文鱼精神的追根朔源,是求真过程,科学过程。


然而,三文鱼精神的直观现象,提示我们深思死亡的概念,而这属于人文哲学的范畴。当我们讨论任何生命体时,我们非常清楚:生命只要有其生,就必然有其死。但在人类社会里,如何对待人类生命之死的观点和态度,将会主宰着不同的人生观,及整个一生的生命细节。


我们就从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上,探讨不同的死亡观。生命的存在是客观的,是属于物质类的。每个人的生命是唯一的,不可复制的,神圣的,因此是最珍贵的。从这一点上讲,活着的生命是最重要的。中国有句古话就是,不知生,焉知死。也就是,只要活着比什么都好,因此有话说的好的,好死不如赖活!


每个人生命的价值是主观的,是属于精神类的,是体现在整个生命过程中,目的性清楚,不断追求,有价值的,精神上的需求的。更注重生命价值的人会认为:不知死,焉知生。因此有句话可说:赖活不如好死!


在生命本身最珍贵的概念下,在生命的存在和价值之间,很难选择哪个更为重要。但人类历史证实:重视生命价值的人,是引领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。






三文鱼为产卵繁衍,坚韧不拔生死自如,是属于典型的,不知死,焉知生的那一类。当三文鱼舍身去履行产卵繁殖神圣使命时,它们的生命价值就被彻底地表现出来。强壮的三文鱼完全可以活五年,六年,甚至更长,但它们把自己的寿命就定为四年。三文鱼从出生后,到了第四年,就必须产卵。不能产卵的三文鱼,耗尽体力无法到达目的地,于是,产卵之前都已提前死去。三文鱼的产卵就意味着,它们完成了它们的生存任务,也就体现了它们生存的价值。产卵后,它们的生存不再有意义和价值,因此,三文鱼全部自杀般地死去。


人类与三文鱼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体。人类很难效仿三文鱼精神,但三文鱼的那种,当既定目标明确时,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的希望,就绝不放弃坚持不懈生死自如,这种精神无疑对那些生活悲观,处于人生低谷,甚至生命垂危的人,会是莫大的激励和鼓舞。当然,三文鱼精神对持有积极上进的人生价值的人来说,那更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。


自然界里的任何惊奇现象,都隐含着某种因果关系,并或多或少影响人类生存与活动。尽管如此,人类与自然的融洽,是人类能够和平生存的必要条件。三文鱼精神启发我们重新思索新的死亡观。其实,对死者的尊重,也是对生者的尊重。在由生到死的生命全过程中,我们珍惜生命存在的同时,不断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。然而,所有人的生命过程说起来也很简单,时间到了,一切就会结束的。


三文鱼精神启发我们重新思索新的死亡观。其实,对死者的尊重,也是对生者的尊重。在由生到死的生命全过程中,我们珍惜生命存在的同时,不断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。然而,所有人的生命过程说起来也很简单,时间到了,一切就会结束的。

珍惜时间,就是珍惜生命!



要了解更详细,请参看视频:



纪实第三集 - 《三文鱼精神与人文》 - 海外版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GBbihGzLXI&t=140s




纪实第三集 - 《三文鱼精神与人文 》- 中国版

https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NDUwODc1MjM3Ng==.html



《今日加拿大》面向加拿大华人、中国大陆及海外华人读者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介绍今日的加拿大社会,促进加中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交流。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发展历程
联系我们
本站站务
友情链接
新手指南
内容审核
商家合作
广告合作
商家入驻
新闻合作

官方微信

手机版

手机APP

联系电话:416-737-7502 Canada Toronto 邮箱: info@canada-today.ca 融媒体平台
Copyright © 2001-2019 CanadaToday Media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返回顶部